close
法國大革命
2. 農民生活困苦, 除納重外, 尚須向貴族教士獻物。
3. 對外戰爭不絕, 財政困難
政治專制腐敗:司法黑暗, 政府可隨意拘捕人民。
導火線
緣起:財政困難, 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。
爭執:平民代表求制憲, 將 "三級會議" 1 改為 "國民議會" 2。
由於不被接納, 平民代表自組 "國民議會" 發表《網球場宣言》 3。
後法王被迫讓步。
1 三級會議:由貴族、教士、平民三種階級組成, 以階級代表為投票單位。 革命爆發──巴黎暴動
2 國民議會:以人數不以階級計票。
3 網球場宣言內容:國民議會正式成立, 國民議會的每一份, 非至法國的新憲法完成, 誓不分散。
起因:法王暗中調動軍隊, 向巴黎集中, 消息傳出後, 巴黎暴動, 民眾準備以武力來支持平民代表。
經過:暴動的第三日, 即1789年7月14日, 憤怒的法國群眾衝破囚禁政治犯的巴士底監獄, 此標誌專制王權的衰落, 自由力量之興起, 故此日被定為法國大革命紀念日, 亦為法國的國慶。
《人權宣言》:1789年8月26日制憲會議通過, 宣言共17條, 保障人民自由, 平等等權利。 其內容撮要如下:
1.人生而平等自由。
2.人民有參與及選舉立法之權利。
3.不可隨意扣監及剝奪人民財產。
4.人民可享有言論、出版及經濟自由。
十七、十八世紀保障人權之文獻:
(英) 1628年 《權利請願書》 (英) 1689年 《權利法案》
(美) 1776年 《獨立宣言》 (法) 1789年 《人權宣言》
1.雙城記中與法國大革命的背景分析
2.能說出法國大革命前,貴族是如何欺壓人民?
3.革命中 革命黨人的恐怖統治又是如何
2.能說出法國大革命前,貴族是如何欺壓人民?
3.革命中 革命黨人的恐怖統治又是如何
你的評價
發表評價:
評價內容:
馬上按讚 加入 Yahoo! 奇摩 知識+ 粉絲團
法國大革命
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-1799年在法國發生的一場革命。在這次革命中,代表資產階級的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一起推翻了君主專制政體。
起因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B3%95%E5%9B%BD%E5%A4%A7%E9%9D%A9%E5%91%BD%E7%9A%84%E8%B5%B7%E5%9B%A0
在路易十五當政時期(1710年 - 1774年),由於人民極度不滿國王的統治,不斷遭到各種抨擊。這形成了啟蒙運動,湧現出了伏爾泰、孟德斯鳩、盧梭、狄德羅等一大批思想開明的人物,天賦人權、君主立憲、三權分立等思想應運而生,並且日益深入人心。
在革命前,法國的居民被分成3個等級:
1.天主教高級教士
2.封建貴族
3.資產階級和農民
革命爆發
路易十六在1774年登上王座時,代表法國3個等級三級會議已經有160年沒有召開。1789年5月5日,由於財政問題,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,國王希望在會議中討論增稅、限制新聞出版和民事刑法問題,並且下令不許討論其他議題。而第三等級代表不同意增稅,並且宣佈增稅非法。
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宣佈成立國民議會,國王無權否決國民議會的決議。於是路易十六關閉了國民議會,宣佈它是非法的,其一切決議無效,命令三個等級的代表分別開會。
7月9日國民議會宣佈改稱制憲議會,要求制定憲法,限制王權。路易十六意識到這危及了自己的統治,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。7月12日,巴黎市民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支持制憲議會。次日,巴黎教堂響起鐘聲,市民與來自德國和瑞士的國王雇佣軍展開戰鬥,在當天夜裡就控制了巴黎的大部分地區。7月14日群眾攻克了象征封建統治的巴斯第監獄,釋放政治犯,取得初步勝利。這一天後來成為了法國國慶日。
君主立憲派的統治
資產階級代表在起義中奪取巴黎市府政權 ,建立了國民自衛軍。國王不得不表示屈服,承認了制憲議會的合法地位。此時制憲議會實際上成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。
在議會中君主立憲派起主要作用。制憲議會通過法令,宣佈廢除封建制度,取消教會和貴族的特權,規定以贖買方式廢除封建貢賦。 8月26日通過《人權宣言》,宣佈「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」。10月份國王再次籌劃利用雇佣軍推翻制憲議會失敗後,王室被迫從凡爾賽宮遷到巴黎,制憲議會也隨之遷來。巴黎出現一批革命團體,其中雅各賓俱樂部、科德利埃俱樂部在革命中發揮巨大作用。
1790年6月,制憲議會廢除了親王、世襲貴族、封爵頭銜,並且重新劃分政區。成立大理院、最高法院、建立陪審制度。制憲議會還沒收教會財產,宣佈法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宗統治而歸國家管理,實現政教分離。
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失敗,部分激進領袖和民眾要求廢除王政,實行共和,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,保留王政。7月16日君主立憲派從雅各賓派中分裂出去,另組斐揚俱樂部。
9月制憲議會制定了一部以「一切政權由全民產生」、三權分立的憲法,規定行政權屬於國王、立法權屬於立法會議,司法權屬各級法院。9月30日制憲議會解散,10月1日立法議會召開。法國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。
法國大革命引起周邊國家不安,普魯士、奧地利成立聯軍攻打法國。由於路易十六的王后、奧地利皇帝的妹妹瑪麗·安東尼特泄露軍事機密給聯軍,使法國軍隊被打敗,聯軍攻入法國。1792年7月11日立法議會宣佈祖國處於危急中。以無套褲漢為主體的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運動的高潮。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比爾、馬拉、丹敦領導反君主制運動,於8月10日攻佔國王住宅杜伊勒里宮,拘禁了國王、王后,打倒波旁王朝,推翻立憲派的統治。
吉倫特派的統治
8月10日的起義使吉倫特派取得政權,迫使立法會議廢除1791年憲法、國王退位、實行普選制。同時,法國軍隊和各地組織的義勇軍在9月20日的瓦爾米戰役打敗外國聯軍。
9月21日,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開幕,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。1793年1月21日,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。
吉倫特派當政以後,把主要力量用於反對雅各賓派、巴黎公社和巴黎無套褲漢。從1792年秋季起,人們不滿他們的溫和政策,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和限制物價。以忿激派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嚴懲投機商,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價格。而吉倫特派卻頒佈法令鎮壓運動。
與此同時,法國軍隊在1792年10月後已經打到了國外。歐洲各國非常害怕,在1793年2月,普魯士、奧地利、西班牙、荷蘭、撒丁尼亞、漢諾瓦、英國成立了反法同盟,對法國進行武裝干涉。然而吉倫特派無力抵抗外國軍
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-1799年在法國發生的一場革命。在這次革命中,代表資產階級的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一起推翻了君主專制政體。
起因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B3%95%E5%9B%BD%E5%A4%A7%E9%9D%A9%E5%91%BD%E7%9A%84%E8%B5%B7%E5%9B%A0
在路易十五當政時期(1710年 - 1774年),由於人民極度不滿國王的統治,不斷遭到各種抨擊。這形成了啟蒙運動,湧現出了伏爾泰、孟德斯鳩、盧梭、狄德羅等一大批思想開明的人物,天賦人權、君主立憲、三權分立等思想應運而生,並且日益深入人心。
在革命前,法國的居民被分成3個等級:
1.天主教高級教士
2.封建貴族
3.資產階級和農民
革命爆發
路易十六在1774年登上王座時,代表法國3個等級三級會議已經有160年沒有召開。1789年5月5日,由於財政問題,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,國王希望在會議中討論增稅、限制新聞出版和民事刑法問題,並且下令不許討論其他議題。而第三等級代表不同意增稅,並且宣佈增稅非法。
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宣佈成立國民議會,國王無權否決國民議會的決議。於是路易十六關閉了國民議會,宣佈它是非法的,其一切決議無效,命令三個等級的代表分別開會。
7月9日國民議會宣佈改稱制憲議會,要求制定憲法,限制王權。路易十六意識到這危及了自己的統治,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。7月12日,巴黎市民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支持制憲議會。次日,巴黎教堂響起鐘聲,市民與來自德國和瑞士的國王雇佣軍展開戰鬥,在當天夜裡就控制了巴黎的大部分地區。7月14日群眾攻克了象征封建統治的巴斯第監獄,釋放政治犯,取得初步勝利。這一天後來成為了法國國慶日。
君主立憲派的統治
資產階級代表在起義中奪取巴黎市府政權 ,建立了國民自衛軍。國王不得不表示屈服,承認了制憲議會的合法地位。此時制憲議會實際上成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。
在議會中君主立憲派起主要作用。制憲議會通過法令,宣佈廢除封建制度,取消教會和貴族的特權,規定以贖買方式廢除封建貢賦。 8月26日通過《人權宣言》,宣佈「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」。10月份國王再次籌劃利用雇佣軍推翻制憲議會失敗後,王室被迫從凡爾賽宮遷到巴黎,制憲議會也隨之遷來。巴黎出現一批革命團體,其中雅各賓俱樂部、科德利埃俱樂部在革命中發揮巨大作用。
1790年6月,制憲議會廢除了親王、世襲貴族、封爵頭銜,並且重新劃分政區。成立大理院、最高法院、建立陪審制度。制憲議會還沒收教會財產,宣佈法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宗統治而歸國家管理,實現政教分離。
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失敗,部分激進領袖和民眾要求廢除王政,實行共和,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,保留王政。7月16日君主立憲派從雅各賓派中分裂出去,另組斐揚俱樂部。
9月制憲議會制定了一部以「一切政權由全民產生」、三權分立的憲法,規定行政權屬於國王、立法權屬於立法會議,司法權屬各級法院。9月30日制憲議會解散,10月1日立法議會召開。法國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。
法國大革命引起周邊國家不安,普魯士、奧地利成立聯軍攻打法國。由於路易十六的王后、奧地利皇帝的妹妹瑪麗·安東尼特泄露軍事機密給聯軍,使法國軍隊被打敗,聯軍攻入法國。1792年7月11日立法議會宣佈祖國處於危急中。以無套褲漢為主體的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運動的高潮。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比爾、馬拉、丹敦領導反君主制運動,於8月10日攻佔國王住宅杜伊勒里宮,拘禁了國王、王后,打倒波旁王朝,推翻立憲派的統治。
吉倫特派的統治
8月10日的起義使吉倫特派取得政權,迫使立法會議廢除1791年憲法、國王退位、實行普選制。同時,法國軍隊和各地組織的義勇軍在9月20日的瓦爾米戰役打敗外國聯軍。
9月21日,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開幕,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。1793年1月21日,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。
吉倫特派當政以後,把主要力量用於反對雅各賓派、巴黎公社和巴黎無套褲漢。從1792年秋季起,人們不滿他們的溫和政策,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和限制物價。以忿激派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嚴懲投機商,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價格。而吉倫特派卻頒佈法令鎮壓運動。
與此同時,法國軍隊在1792年10月後已經打到了國外。歐洲各國非常害怕,在1793年2月,普魯士、奧地利、西班牙、荷蘭、撒丁尼亞、漢諾瓦、英國成立了反法同盟,對法國進行武裝干涉。然而吉倫特派無力抵抗外國軍
全站熱搜